最近一直在給孩子買書,各種買買買,買的多了,不由自主的就思考一個問題:兒童到底喜歡看什么樣的書。
畢竟我們買書是為了孩子看的,如果買來孩子不喜歡看,一頁都不翻,那我們買的書就沒有什么意義了,所以每買一本書前,我都會思考這個問題:這本書買來孩子會不會喜歡看。然后根據自己的標準判斷來決定給孩子買不買。
據我所知,對于絕大多數的家長來說,他們無法判斷孩子到底會不會喜歡,因此父母挑選書籍的時就隨大流,別人看什么買什么,他們就買什么。比如很多家長挑選書籍更多的靠別人推薦,或者是各種暢銷榜,或者是斬獲各種兒童大獎的書籍。在父母看來,這類書籍孩子不一定會喜歡,但是被孩子喜歡的可能性比較高。
這樣的邏輯沒有錯誤,但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單純依靠這些外在的標準選擇的書籍,盡管別的很多孩子可能喜歡,但是并不能保證自己孩子一定喜歡。那么我們如何針對性的根據自家孩子的喜好,選擇他們更可能喜歡的書籍呢?
哪些因素決定了孩子喜歡什么書籍
要想判斷孩子喜歡哪類書籍,我們首先必須要明白一個問題:是什么在影響著孩子喜歡或不喜歡哪些書籍。我總結了下,大概有3個因素在影響人的喜好:
1、個人的喜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閱讀偏好的,有的喜歡看恐怖類的小說,有的喜歡看玄幻類的文章,男孩喜歡看恐龍奧特曼的,女孩喜歡看友誼社交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閱讀偏好。
閱讀偏好就跟吃飯一樣,更多是天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偏向。當然,它也會受到后天的影響。比如我們青春期時就更可能看談情說愛的書籍,工作后更可能看成功學的書籍……但當沒有環境影響時,我們的個體偏好就開始出現。尤其是對于孩子來說,這種環境影響比較小,個體偏好就比較突出。
如何判斷孩子的偏向呢?看看孩子喜歡什么樣的動畫片,喜歡玩什么樣的玩具,就基本可以判斷出來了。
2、知識的儲備量
閱讀偏好決定我們喜歡哪一類書,但是這一類書太多了,什么又決定了我們喜歡哪一本呢?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知識儲備量。
同樣一本關于物理的書,有的涉及相對論、各種物理定律原理,而有的只是簡單的介紹各種物理現象,涉及的概念內容比較少,顯然前一本書更適合大學生看,而后一本書更適合孩子看,這其中的區別就是大學生和孩子的知識儲備量不同。
我們閱讀一本書時,如果里面涉及的未知知識占80%,那么我們就讀起來很費勁,因為大多數時候都看不懂,看兩頁我們就不想看了;相反,如果涉及的未知知識占20%,我們就可以更加輕松的掌握,我們就有興趣閱讀;但是如果所有的知識都懂,我們就會看著很無聊。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看兒童書籍感覺很無聊,而看很多高深的書卻讀不進去了。因為對我們來說,兒童書籍的內容我們都掌握了,一點也沒有信息增量,看著就無聊了;而對于那些高深的書籍,各種概念理念我們沒有掌握,根本就讀不懂,所以也就看不進去。<
對于每個人來說,最適合的書就是那些既有信息增量,又沒有超過自己理解接受能力的書。
3、書籍的文字、故事結構營造的趣味性
影響人們喜歡哪一部書籍的,除了知識儲備量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書籍的文字、故事結構營造的趣味性。
就好比兩篇文章再講同一個道理,有的講的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而有的人講的干巴巴的,一點閱讀的興趣都沒有,人們會喜歡哪一篇文章一目了然。
如何給孩子選書
明白了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是否會喜歡一本書,那么我們就可以更加有效的給孩子挑他們喜歡看的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