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自閉癥兒童音樂教育注意事項
一、整體性的教學策略
自閉癥兒童的音樂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教學體系,豐富多樣的音樂教學法、個性化的教學內容、專業的音樂教師、趣味性的音樂實踐活動等都是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共同合作的過程。因此音樂教育的教學需要加強整體性的策略研究。
(一)明確目標,把握個性教學原則
自閉癥兒童的音樂教育屬于“小眾”教育,針對性較強,因此教輔人員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之前需與治療師一起真正熟悉每個孩子,明確個案的教育目標,握準教學方向,選擇最佳的教育方式,少走彎路。
自閉癥兒童音樂教育需要針對個案的持久性障礙來調整環境與教法,增加個案所需生活技能,讓每個孩子好好地適應目前的生活。
(二)以分解式教學為主
有些音樂是導致自閉癥兒童不良行為的導火索,有聲音敏感經歷的孩子無法接受太復雜與過高、過長的音樂。典型自閉癥兒童的音樂教育宜采用分解式教學,以學習兒歌為例,需從每個音開始,然后發展到樂句,孩子掌握后最后學習全曲。
(三)加強教學記錄,建立科學的監控機制
自閉癥兒童的教育是攀登萬里長城的第一步。建立健全教學記錄,能夠準確地記錄下個案接受每種音樂教法、音樂活動時生理、心理,及行為的變化,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收集、整理反饋,為自閉癥兒童及時發現不合理因素,提出改進的意見和措施,從而使音樂教學活動更科學,使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二、律動性的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增進自閉癥兒童大小肌肉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的,律動活動是他們最喜歡的音樂活動方式。當音樂中的律動型與聽覺系統相匹配時,自閉癥兒童會有蹦跳的欲望或喜歡隨著音樂擺動身體,他們的音樂感受性相對好。
律動音樂活動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律動要符合兒童生理和實際水平
教師在進行律動教學活動之前,應注意兒童實際年齡、身體發育水平,不同年齡、體力與運動能力的自閉癥兒童要按照他們的實際水平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法進行,這樣才能保持自閉癥兒童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律動活動難度要適宜,典型自閉癥兒童與高功能自閉癥兒童的律動應審時度勢,根據孩子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展開,太簡單容易使他們感覺枯燥,太復雜又會使他們因覺得跟不上而產生退縮情緒。
初次接觸律動,允許兒童在感受音樂時自由活動,不要求動作的標準,只要孩子在音樂里感覺到舒適,不產生抵觸情緒即可。只有不抵觸才能誘發孩子主動性表現自己,這會為此后的音樂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直觀教具、夸張的動作、形象的語言激發兒童主動發現
律動教學要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師生的互動。長期以來,自閉癥兒童的思維固化,缺乏發散性思維,教師應盡量用簡單的語言、啟發性的教法,使兒童理解語言的指令性。誘發自閉癥兒童主動的運用直接的感官和思維參與到律動中,如律動“三只小熊”時,啟發孩子想象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的體型。教師可以將直觀的教具、夸張的動作結合形象的語言,便于他們理解。例如:可以三個孩子一組,老師彈琴或播放音樂,“三只熊住在一起”,舉起三個手指,帶領孩子一起按節奏踏步走,“熊爸爸、熊媽媽、熊寶寶”,每個熊的名字伸出一個手指或選擇三只熊的頭像,讓孩子指向頭像;當唱到“熊爸爸真強壯”,“熊媽媽身材好呀”,“熊寶寶真可愛呀”劃線部分時,分別讓孩子做出他們認為表示強壯、身材好、可愛的動作。教師可給予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