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音樂:

(十)音樂欣賞導入
即先欣賞音樂,理解音樂較復雜的結構。在此基礎上,學習將動作與音樂匹配。如:大班創造性律動《單簧管波爾卡》
1、教師出示圖形樂譜,告訴幼兒說這是一個美麗的花園。
2、教師站在圖的左側,左手食指上套一指偶玩具,并告訴幼兒說:這只小白兔將跟著音樂到花園里去玩。
3、教師播放音樂,并隨音樂的進行在圖畫上移動左手。幼兒安靜觀看和傾聽,感受回旋曲A-B-A-C-A的曲式結構,并體驗樂曲歡快、流暢的性質。
移動方法:
引子:在左側入口處三片白色葉子處點動三次。
A:在“花叢”中移動。從第一朵花起,每個樂句的第一強拍向前移動一次,移動的準備動作要大而明確,然后按節奏在原處轉動7次。A段音樂共有四個樂句,每句各移動到一朵花上。
B與C:在“樹叢”中移動。從左側的第一根枝條起,每個樂句的第一強拍從主蔓上枝條的根部開始向梢部移動。B、C段音樂各有四個樂句,每句各移動到一根枝條上。
4、教師重復上述動作,幼兒用右手食指跟隨音樂和教師的指示“書空”。
5、教師組織幼兒為樂曲創編舞蹈,要求音樂相同的地方做相同的動作,音樂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動作。小白兔走到花的地方要做像花一樣的旋轉的動作,走到枝條的地方要做像枝條一樣飄揚的動作。
6、教師和幼兒共同選定三個動作,組成含有三個動作的手臂的舞蹈:一個旋轉的動作(表現A段音樂)、兩個不同的飄揚的動作(分別表現B、C段音樂)。教師帶做時,應在每個樂句的第一強拍上用較大幅度的動作突出樂句的句首。
7、由幼兒志愿者帶領大家跳舞。要求每個志愿者必須重新編三個動作。如果動作不足,教師應鼓勵其他幼兒補充。在志愿者帶做時,教師應密切注意他的動作,必要時可以和他一起做,以保證“小老師”的動作能較為正確、連貫、完整。
|